序号 |
级别 |
等级 |
姓名 |
年度 |
教学成果名称 |
系别 |
授奖单位 |
1 |
国家级 |
| 常肖梅 |
1989 |
创设“声乐曲分析及处理”课 |
音乐教育系 |
国家教委 |
2 |
国家级 |
| 张锦池 |
1989 |
教学与科研相长造就学术型师资 |
中文系 |
国家教委 |
3 |
国家级 |
二等 |
徐首军 |
1993 |
政教专业综合改革实验 |
政教系 |
国家教委 |
4 |
国家级 |
二等奖 |
于丽杰 |
1997 |
植物生物学实验室基本功能一体化的改革 |
生物系 |
国家教委 |
5 |
国家级 |
二等奖 |
赵秋野 |
2014 |
黑龙江省俄语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斯拉夫语学院 |
教育部 |
6 |
国家级 |
二等奖 |
温恒福 |
2014 |
45341大学高效能教学模式 |
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部 |
7 |
省级 |
一级 |
常肖梅 |
1989 |
创设“声乐曲分析及处理”课 |
音乐教育系 |
省教委 |
8 |
省级 |
一级 |
张锦池 |
1989 |
教学与科研相长造就学术型师资 |
中文系 |
省教委 |
9 |
省级 |
一级 |
申家恒 |
1989 |
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生物系 |
省教委 |
10 |
省级 |
一级 |
牛德林 |
1989 |
以育人为中心联系两个实际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 |
马列教研部 |
省教委 |
11 |
省级 |
一级 |
张志君 |
1989 |
多项疏导教学模式 |
政教系 |
省教委 |
12 |
省级 |
一级 |
王佐书 |
1989 |
化学教学法课程建设 |
化学系 |
省教委 |
13 |
省级 |
一级 |
商友仁 |
1989 |
从加强和改造基础理论入手, 更新历史课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历史系 |
省教委 |
14 |
省级 |
二级 |
赵振藩 |
1989 |
用发现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
数学系 |
省教委 |
15 |
省级 |
二级 |
咼树栋 |
1989 |
自编教材新观点,课堂教学少而精 |
数学系 |
省教委 |
16 |
省级 |
二级 |
王连庆 |
1989 |
注重教学法,辛勤体育教育人才 |
体育系 |
省教委 |
17 |
省级 |
二级 |
高枝青 |
1989 |
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翻译能力 |
外研部 |
省教委 |
18 |
省级 |
二级 |
廖俊 |
1989 |
外语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外语系 |
省教委 |
19 |
省级 |
二级 |
吴万森 |
1989 |
以科研促教学,努力培养教育才能 |
教育系 |
省教委 |
20 |
省级 |
二级 |
孟庆元 |
1989 |
创建课堂讲授与指导学生实践 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物理系 |
省教委 |
21 |
省级 |
一等 |
刘鸣远 |
1991 |
重建植物学课程体系 |
生物系 |
省教委 |
22 |
省级 |
一等 |
陈述涛 |
1991 |
求高从严、立体式教学 |
数学系 |
省教委 |
23 |
省级 |
一等 |
周宏立 |
1991 |
建立管理秩序和质量三结合的教学系统 |
化学系 |
省教委 |
24 |
省级 |
二等 |
商红日 |
1991 |
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体教学 |
政教系 |
省教委 |
25 |
省级 |
二等 |
孙孚广 |
1991 |
教师技能训练的创立和实施 |
地理系 |
省教委 |
26 |
省级 |
二等 |
修金堂 |
1991 |
新音乐美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
音乐系 |
省教委 |
27 |
省级 |
二等 |
李臻 |
1991 |
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的系统 教学 |
体研部 |
省教委 |
28 |
省级 |
优秀教学奖 |
王选章 |
1991 |
强化两个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
物理系 |
省教委 |
29 |
省级 |
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
王凤春 |
1991 |
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植物学教 学质量 |
生物系 |
省教委 |
30 |
省级 |
一等 |
王玉琢 |
1993 |
高师教学系统中基础工程构建(332211教学基础工程) |
教务处 |
省教委 |
31 |
省级 |
一等 |
徐首军 |
1993 |
政教专业综合改革实验 |
政教系 |
省教委 |
32 |
省级 |
一等 |
潘秀通 |
1993 |
在教改中创建髙师影视新学科 |
文企系 |
省教委 |
33 |
省级 |
二等 |
战新山 |
1993 |
创建政教系的高等数学课 |
数学系 |
省教委 |
34 |
省级 |
二等 |
高卉民 |
1993 |
培养高能的花鸟画创作人才 |
美教系 |
省教委 |
35 |
省级 |
二等 |
杨中文 |
1993 |
结构素描教学模式 |
美术系 |
省教委 |
36 |
省级 |
二等 |
陶成高棣薛红 |
1993 |
论教育实习的科学化管理 |
体育系 |
省教委 |
37 |
省级 |
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
罗振亚 |
1993 |
以科研推动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品 位 |
中文系 |
省教委 |
38 |
省级 |
一等 |
陆明、朱春华 |
1995 |
有机化学微型实验的研究 |
化学系 |
省教委 |
39 |
省级 |
一等 |
黄永芬、郭桂云 |
1995 |
科研促教学,构建“二级五层次”生物化学与分子教学新体系 |
生物系 |
省教委 |
40 |
省级 |
一等 |
刘忠武 |
1995 |
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高校体育 教学体系 |
体研部 |
省教委 |
41 |
省级 |
一等 |
徐奉臻 |
1995 |
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架构多元化教学模式 |
历史系 |
省教委 |
42 |
省级 |
二等 |
许有华、万丽玲 |
1995 |
构建高师课程建设的管理模式 |
教学研究室 |
省教委 |
43 |
省级 |
青年二等 |
赵文阁 |
1995 |
从趣味入手,以育人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
生物系 |
省教委 |
44 |
省级 |
二等 |
宫献章、崔凌飞 |
1995 |
高师化学系情报教育课程建设 |
化学系 |
省教委 |
45 |
省级 |
青年二等 |
栾继生 |
1995 |
高师书法教学体系的理论构架 |
历史系 |
省教委 |
46 |
省级 |
一等奖 |
李洲良 |
1997 |
隋唐五代文学史内容体系改革 |
中文系 |
省教委 |
47 |
省级 |
一等奖 |
吴成鉴 |
1997 |
东北、华北高师无机化学标准化考试试题库 |
化学系 |
省教委 |
48 |
省级 |
一等奖 |
苑星海 |
1997 |
物质结构课程的目标教学体系 |
化学系 |
省教委 |
49 |
省级 |
二等奖 |
袁慧 |
1997 |
构建三元四环高师实践教学模式 |
教务处 |
省教委 |
50 |
省级 |
二等奖 |
肖书源 |
1997 |
面向新世纪,培养一专多能高师师资系统工程 |
人事处 |
省教委 |
51 |
省级 |
二等奖 |
谢邦秀 |
1997 |
以交际性原则为依据,创造多边性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
外研部 |
省教委 |
52 |
省级 |
二等奖 |
张守臣 |
1997 |
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 |
教育系 |
省教委 |
53 |
省级 |
二等奖 |
荣剑英 |
1997 |
高师固体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
物理系 |
省教委 |
54 |
省级 |
二等奖 |
高棣 |
1997 |
改革《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结构,建立素质教育模式 |
体育系 |
省教委 |
55 |
省级 |
一等奖 |
刘广云 |
1999 |
用学科方法论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数学系 |
省教委 |
56 |
省级 |
一等奖 |
李伟 |
1999 |
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基本能力的培养及 评价方法研究 |
体育系 |
省教委 |
57 |
省级 |
一等奖 |
丁广惠 |
1999 |
强化素质教育,改革传统学科,创建中国古代礼俗学的研究与实践 |
中文系 |
省教委 |
58 |
省级 |
一等奖 |
马书琴 |
1999 |
学生民主参与课堂教学制 |
政教系 |
省教委 |
59 |
省级 |
一等奖 |
冯毓云 |
1999 |
建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文艺学方法论”课程的新格局 |
中文系 |
省教委 |
60 |
省级 |
二等奖 |
宋桂莲 |
1999 |
原子物理学课程现代化的系统研究与实践 |
物理系 |
省教委 |
61 |
省级 |
二等奖 |
计晓春 |
1999 |
一中心两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优化教学模式 |
生物系 |
省教委 |
62 |
省级 |
二等奖 |
关杰 |
1999 |
构建复合型音乐教学模式 |
音教系 |
省教委 |
63 |
省级 |
二等奖 |
郭崇林 |
1999 |
以乡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在大、中、小学生中强化综合人文素质教育 |
中文系 |
省教委 |
64 |
省级 |
一等奖 |
徐首军 |
2001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 |
政教系 |
省教育厅 |
65 |
省级 |
一等奖 |
周伯华 |
2001 |
高师生教育技术培养的研究 |
电教系 |
省教育厅 |
66 |
省级 |
一等奖 |
赵鹤龄 |
2001 |
高等师范学校共同课《教育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
教育系 |
省教育厅 |
67 |
省级 |
一等奖 |
张毅 |
2001 |
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培养多规格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 |
地理系 |
省教育厅 |
68 |
省级 |
一等奖 |
宋立权 |
2001 |
构建手风琴爵士乐课程新体系 |
艺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69 |
省级 |
一等奖 |
赵秋野 |
2001 |
高等师范院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系统改革 |
俄语系 |
省教育厅 |
70 |
省级 |
一等奖 |
苗正达 |
2001 |
建构高校法律基础课综合教学模式 |
体育学院 |
省教育厅 |
71 |
省级 |
二等奖 |
吕福田 |
2001 |
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和发展写作学教学 |
中文系 |
省教育厅 |
72 |
省级 |
二等奖 |
孙国荣 |
2001 |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高师学生能力系统构建模式 |
生物系 |
省教育厅 |
73 |
省级 |
二等奖 |
郁正民 |
2001 |
音乐教育学课程体系研究 |
艺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74 |
省级 |
一等奖 |
卢禹舜 |
2003 |
重组高师艺术学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
艺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75 |
省级 |
一等奖 |
郁正民 |
2003 |
高师音乐学科学生的教师角色转换——“探究式”模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艺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76 |
省级 |
一等奖 |
李晓东 |
2003 |
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课程 |
教育技术系 |
省教育厅 |
77 |
省级 |
一等奖 |
刘忠孝 |
2003 |
瞄准培育高素质人才目标,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新模式 |
德育部 |
省教育厅 |
78 |
省级 |
二等奖 |
孙松滨 |
2003 |
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训 |
高师培训中心 |
省教育厅 |
79 |
省级 |
二等奖 |
邬 冰 |
2003 |
高师物理化学教学与辅助教学相结合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
化学系 |
省教育厅 |
80 |
省级 |
二等奖 |
王莉娅 |
2003 |
课程内容体现高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
英语系 |
省教育厅 |
81 |
省级 |
二等奖 |
臧淑英 |
2003 |
面向21世纪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地理系 |
省教育厅 |
82 |
省级 |
二等奖 |
王建华 |
2003 |
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机考及题库系统 |
计算机系 |
省教育厅 |
83 |
省级 |
二等奖 |
张志军 |
2003 |
新世纪高师院校俄语专业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俄语系 |
省教育厅 |
84 |
省级 |
二等奖 |
于 广 |
2003 |
大学外语教学认知学习心理启发实验的改革与研究 |
外研部 |
省教育厅 |
85 |
省级 |
二等奖 |
西广明 |
2003 |
技术域“两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德育部 |
省教育厅 |
86 |
省级 |
二等奖 |
徐 明 |
2003 |
提高高师院校《资本论》原著教学质量的研究 |
政教系 |
省教育厅 |
87 |
省级 |
二等奖 |
高卉民 |
2003 |
面向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体系实践探索 |
艺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88 |
省级 |
一等奖 |
盛琳阳 |
2004 |
提供知识各种外部表征的开放式新型课件设计 |
计算机系 |
省教育厅 |
89 |
省级 |
一等奖 |
富金壁 |
2004 |
提高科研水平 促进古汉语教学 |
中文系 |
省教育厅 |
90 |
省级 |
二等奖 |
李淑兰 |
2004 |
高等学校性教育教学体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
生物系 |
省教育厅 |
91 |
省级 |
二等奖 |
么焕民 |
2004 |
信息专业教学中进行课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信息科学系 |
省教育厅 |
92 |
省级 |
二等奖 |
宫建华 |
2004 |
创建当代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
艺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93 |
省级 |
二等奖 |
郁正民 |
2004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音乐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艺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94 |
省级 |
二等奖 |
胡菊华 |
2004 |
以“问题”为主线 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新体系 |
德育教研室 |
省教育厅 |
95 |
省级 |
二等奖 |
郝文斌 |
2004 |
坚持“三个贴近”,突出“时代特色”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
德育教研室 |
省教育厅 |
96 |
省级 |
二等奖 |
周慧杰 |
2004 |
加强大学生交际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马列部 |
省教育厅 |
97 |
省级 |
二等奖 |
刘春芬 |
2004 |
法国语言与文化 |
英语系 |
省教育厅 |
98 |
省级 |
二等奖 |
李洲良 |
2004 |
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从钱钟书研究看如何提升选修课的学术品位 |
中文系 |
省教育厅 |
99 |
省级 |
一等奖 |
隋丽娟 |
2007 |
高校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凸显人性化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
历史系 |
省教育厅 |
100 |
省级 |
一等奖 |
周伯华 |
2007 |
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应用于《电子编辑》网络课程 |
管理科学系 |
省教育厅 |
101 |
省级 |
一等奖 |
王建华 |
2007 |
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教学软件开发的创新与实践 |
计算机科学系 |
省教育厅 |
102 |
省级 |
一等奖 |
李晓晴 |
2007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434”教学模式的育人功能 |
马列部 |
省教育厅 |
103 |
省级 |
二等奖 |
赵晓彬 |
2007 |
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的俄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
俄语系 |
省教育厅 |
104 |
省级 |
二等奖 |
付军龙 |
2007 |
新课改形势下高校教育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 |
呼兰学院 |
省教育厅 |
105 |
省级 |
二等奖 |
李晓东 |
2007 |
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
教育技术系 |
省教育厅 |
106 |
省级 |
二等奖 |
王少梅 |
2007 |
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
招生办 |
省教育厅 |
107 |
省级 |
二等奖 |
王 彬 |
2007 |
高校文科学生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
经法系 |
省教育厅 |
108 |
省级 |
二等奖 |
吕守林 |
2007 |
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以“分层次教学”为理念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09 |
省级 |
二等奖 |
顾世民 |
2007 |
师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及教学模式研究 |
外研部 |
省教育厅 |
110 |
省级 |
二等奖 |
范亚文 |
2007 |
高等学校植物学网络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
生物学系 |
省教育厅 |
111 |
省级 |
二等奖 |
朱建峰 |
2007 |
高师院校实施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应用研究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12 |
省级 |
一等奖 |
赵晓彬 |
2009 |
中俄联合办学的教育模式及应用研究 |
斯拉夫语学院 |
省教育厅 |
113 |
省级 |
一等奖 |
张守臣 |
2009 |
“高师心理工科”教改的研究与实践 |
教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14 |
省级 |
一等奖 |
王凤秋 |
2009 |
《学校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
教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15 |
省级 |
一等奖 |
宫建华 |
2009 |
工笔重彩人物画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 |
美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116 |
省级 |
一等奖 |
王宗杰 |
2009 |
21世纪实用日语系列教材 |
东语学院 |
省教育厅 |
117 |
省级 |
二等奖 |
王景聚 |
2009 |
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省教育厅 |
118 |
省级 |
二等奖 |
黄芳 |
2009 |
法学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
政法学院 |
省教育厅 |
119 |
省级 |
二等奖 |
温恒福 |
2009 |
哈亚搏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教育系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
教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20 |
省级 |
二等奖 |
刘崙 |
2009 |
高校电视编导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
传媒学院 |
省教育厅 |
121 |
省级 |
二等奖 |
朱建峰 |
2009 |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22 |
省级 |
二等奖 |
王继华 |
2009 |
高等学校微生物学网络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123 |
省级 |
二等奖 |
胡菊华 |
2009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教育厅 |
124 |
省级 |
二等奖 |
朱佳颖 |
2009 |
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高师院校课程结构与体系的研究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25 |
省级 |
二等奖 |
郝文斌 |
2009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验式教学研究 |
发展规划处 |
省教育厅 |
126 |
省级 |
二等奖 |
吕守林 |
2009 |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
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管理处 |
省教育厅 |
127 |
省级 |
一等奖 |
李庆霞 |
2011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矛盾及解决途径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教育厅 |
128 |
省级 |
一等奖 |
王玉文 |
2011 |
培养创新能力的常微分方程教材和CAI课件的研究及教学实践 |
数学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29 |
省级 |
一等奖 |
郭长虹 |
2011 |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130 |
省级 |
二等奖 |
杨丽 |
2011 |
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应用研究 |
教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31 |
省级 |
二等奖 |
周海瑛 |
2011 |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
教师教育学院 |
省教育厅 |
132 |
省级 |
二等奖 |
张艳杰 |
2011 |
中俄高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
斯拉夫语学院 |
省教育厅 |
133 |
省级 |
二等奖 |
么焕民 |
2011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数学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34 |
省级 |
二等奖 |
刘继红 |
2011 |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化学化工学院 |
省教育厅 |
135 |
省级 |
二等奖 |
张军 |
2011 |
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省教育厅 |
136 |
省级 |
二等奖 |
朱建峰 |
2011 |
高师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基于专业化发展的专业素质培养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37 |
省级 |
二等奖 |
马晓春 |
2011 |
面向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师范专业“三位一体”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38 |
省级 |
一等奖 |
温恒福 |
2013 |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45341”大学高效能教学模式研究 |
教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39 |
省级 |
一等奖 |
赵文阁 |
2013 |
动物学实践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的研究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140 |
省级 |
一等奖 |
戴云 |
2013 |
留学生预科汉语速成教育研究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省教育厅 |
141 |
省级 |
一等奖 |
赵秋野 |
2013 |
黑龙江省俄语教育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
斯拉夫语学院 |
省教育厅 |
142 |
省级 |
一等奖 |
胡菊华 |
2013 |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协同操作策略研究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教育厅 |
143 |
省级 |
一等奖 |
王韶峰 |
2013 |
全民健身视域下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与实践 |
体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44 |
省级 |
二等奖 |
过仕明 |
2013 |
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经济学院 |
省教育厅 |
145 |
省级 |
二等奖 |
牟维珍 |
2013 |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社会与历史学院 |
省教育厅 |
146 |
省级 |
二等奖 |
梁鹏 |
2013 |
高师院校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构建研究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47 |
省级 |
二等奖 |
朱佳隽 |
2013 |
基于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
学工处 |
省教育厅 |
148 |
省级 |
二等奖 |
王建华 |
2013 |
移动学习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省教育厅 |
149 |
省级 |
二等奖 |
王婧 |
2013 |
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学生质量评价研究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50 |
省级 |
二等奖 |
张晔 |
2013 |
翻译课程设计与教材改革 |
西语学院 |
省教育厅 |
151 |
省级 |
二等奖 |
刘峰 |
2013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学工处 |
省教育厅 |
152 |
省级 |
二等奖 |
徐琳 |
2013 |
高校“公选课”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
教务处 |
省教育厅 |
153 |
省级 |
二等奖 |
李树欣 |
2013 |
比较视野中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文学院 |
省教育厅 |
154 |
省级 |
二等奖 |
庞卓 |
2013 |
民族乐器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音乐学院 |
省教育厅 |
155 |
省级 |
二等奖 |
郁正民 |
2013 |
“延伸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针对农村与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培养 |
音乐学院 |
省教育厅 |
156 |
省级 |
一等奖 |
顾世民 |
2017 |
集成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
西语学院 |
省教育厅 |
157 |
省级 |
一等奖 |
孟宪德 |
2017 |
以精神建构为导向的水彩画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
美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158 |
省级 |
一等奖 |
王选章 |
2017 |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省教育厅 |
159 |
省级 |
一等奖 |
周海瑛 |
2017 |
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教师教育学院 |
省教育厅 |
160 |
省级 |
二等奖 |
李庆霞 |
2017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教育厅 |
161 |
省级 |
一等奖 |
辛宝忠 |
2019 |
基于国家标准、突出有效教学能力培养的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研究 |
亚搏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 |
省教育厅 |
162 |
省级 |
一等奖 |
郭长虹 |
2019 |
面向造就基础教育卓越教师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研究生学院 |
省教育厅 |
163 |
省级 |
一等奖 |
王晓敏 |
2019 |
传媒类多专业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传媒学院 |
省教育厅 |
164 |
省级 |
一等奖 |
孙立军 |
2019 |
坚持思政引领一流本科师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亚搏手机版官方登录网站 |
省教育厅 |
165 |
省级 |
一等奖 |
万鲁河 |
2019 |
面向创新能力提升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
地理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66 |
省级 |
二等奖 |
白夜昕 |
2019 |
高校思政课“五维”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教育厅 |
167 |
省级 |
二等奖 |
孙长良 |
2019 |
新时代体育教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体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68 |
省级 |
二等奖 |
李广瑜 |
2019 |
当代高校语义学课程体系创新与教改实践 |
文学院 |
省教育厅 |
169 |
省级 |
二等奖 |
于丽杰 |
2019 |
基于“科教融合”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省教育厅 |
170 |
省级 |
二等奖 |
廖志刚 |
2019 |
基于数字化实验技术的化学专业卓越教师综合实验能力创新培养与实践 |
化学化工学院 |
省教育厅 |
171 |
省级 |
特等奖 |
刘爱军 |
2022 |
基于“四融入”模式的思政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改革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教育厅 |
172 |
省级 |
一等奖 |
安立国 |
2022 |
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
传媒学院 |
省教育厅 |
173 |
省级 |
一等奖 |
陈云奔 |
2022 |
教育专业硕士“2+3”协同、贯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
教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74 |
省级 |
二等奖 |
孙长良 |
2022 |
多元协同四位一体的体育专业《排球》课程改革与15年实践 |
体育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75 |
省级 |
二等奖 |
徐光 |
2022 |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STPC四位一体”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管理学院 |
省教育厅 |
176 |
省级 |
二等奖 |
才亚楠 |
2022 |
师范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五维素养”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西语学院 |
省教育厅 |
177 |
省级 |
二等奖 |
董宸 |
2022 |
基于“回归与蜕变”作曲理念的《电子音乐制作》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
音乐学院 |
省教育厅 |
178 |
省级 |
二等奖 |
李刚 |
2022 |
智能教育时代适应混合式教学需求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化学化工学院 |
省教育厅 |
179 |
省级 |
二等奖 |
崔仁浩 |
2022 |
微分方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数学科学学院 |
省教育厅 |
180 |
省级 |
二等奖 |
涂德虎 |
2022 |
大中小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和实践 |
就业指导处 |
省教育厅 |